近日,國家高層對“企業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作出批示,相關扶持政策即將出臺,相關領域有望獲益。第三方治理行業被推倒風頭浪尖,同時也迎來了發展的良機。
近日的,據媒體可靠消息,*總理、副總理*近期均就國家*呈交的有關“企業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城鎮環境基礎設施領域PPP模式"報告作出批示,*也有望于近期討論出臺相關政策措施。
針對此前環保部推行的“誰污染、誰治理"的傳統治污政策見效不明顯問題。十八屆《決定》明確提出“引入市場化機制,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報告提出的設立1000億國家環?;?,支持第三方治理公司,并減免增值稅等政策有望獲批。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業發展迎來機會,如桑德環境業務領域涉及固廢處置全產業鏈;萬邦達是工業水處理系統專業服務商之一,有5個成熟第三方托管運營項目;國電清新為大氣環境治理綜合服務商之一,主營煙氣脫硫脫硝建造和運營。
企業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具有哪些優勢?
一是有利于環保部門的監管。排污企業治污責任通過合同方式向環境服務公司轉移和集中,環保部門的監管對象大為減少,相應的*成本也將大幅降低。同時,排污企業與環境服務公司之間的合同關系,促使雙方互相監督,互相制約,避免超標排污現象的發生。
二是有利于排污企業治污效率的提高。排污企業治理設施轉由掌握專業技術及管理經驗的環境服務公司進行運營,可以降低治污成本,提高治污效率。同時排污企業作為業主,將會同政府環保部門一起對環保企業進行監管,可有效降低環境污染事件的風險。
三是有利于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環境服務公司在工業污染治理領域開拓新的市場,提供新的服務領域,將由過去單純的設備制造、工程建設,拓展到投資運營服務,為自身成長提供新動力,進而推動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
第三方治理究竟是如何運作的?
一種是“委托治理服務型",指排污企業以簽訂治理合同的方式,委托環境服務公司對新建、擴建的污染治理設施進行融資建設、運營管理、維護及升級改造,并按照合同約定支付污染治理費用。在合同期內,環境服務公司通過第三方運營確保達到合同約定的減排要求,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有的是排污企業委托專業環保公司從治理方案設計、工程施工、調試到建成后的運營管理提供綜合的有償服務,并確保達到治理效果;有的是污染治理設施管理同原企業剝離,進行企業化的運作和獨立核算。
另一種是“托管運營服務型",指排污單位以簽訂托管運營合同的方式,委托環境服務公司對已建的污染治理設施進行運營管理、維護及升級改造等,并按照合同約定支付托管運營費用。在合同期內,環境服務公司通過第三方運營確保達到合同約定的污染減排要求,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有的是環境服務公司承擔工業污染治理設施的第三方運營,有的是環境服務公司參與排污企業的環境管理,有的是小型排污企業委托環境服務公司代為處理。
兩種模式的區別在于環境服務公司是否擁有治污設施的產權,前者擁有或者部分擁有;后者不擁有產權,只接受排污企業托管,負責其治污設施運營管理。
第三方治理突破口
一是大型工業企業,如火電行業的脫硫特許經營,2005年在相關部門的組織協調下,火電廠將脫硫電價等相關優惠政策形成的收益權,通過合同的形式交給專業環保服務公司,由其承擔脫硫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完成相應的脫硫任務。
二是工業集中區,如工業園區、工業開發區廢水及廢棄物處理。前者由于其生產規模較大,產生的污染物量大而且相對集中,具備規模效應。后者的核心優勢則在于“集中"所帶來的污染物量的累積,因而更具備專業治污的條件。
第三方治理具有那些意義?
有利于實現專業化?!罢l污染、誰治理"是我國環境污染治理的基本原則,但隨著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注重生產而忽視治污的短板及局限性就日益顯現出來。要想治污工作取得預期效果,就有必要委托第三方專門承擔治污工作,這是治污專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節約社會成本。環境污染實行第三方治理,是將分散于各企業的治污工作,由第三方負責運營,可以實現治污工作的規?;图s化,會降低治理環境污染的成本,節約社會成本。
有利于社會監督。環境污染治理工作備受公眾關注,但是企業如何治污,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社會監督不易。實行第三方治理后,可以將治污工作情況定期向社會公布,接受委托企業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更好地推動治污工作的開展。